我国将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

 二维码 224
发表时间:2018-12-27 14:05来源:互联网

     1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强调,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鼓励以电子健康卡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三医联动”的入口,推动电子健康卡与电子医保卡、电子银行卡的“多卡/码合一”集成应用,结合建设区域共享网络支付平台,支撑基本医保、商业健康险及金融支付等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


15454465214.png


  电子健康卡是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延伸与服务形态创新,同时能实现对医院就诊卡、妇幼保健卡、免疫规划卡,及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等各类原有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注册管理,解决了多卡难以有效统一的现实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健康部门面向城乡居民设计发放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卡,自 2012 年推广实施以来,已在全国 28 个省份发行应用,在推动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服务一卡通用、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报、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等便民惠民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了解,2016年底,电子健康卡应用试点工作启动。在形式上,采用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和国密算法,为每位居民生成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实现跨医疗机构、跨地域就医服务一卡通用。2017年12月进行全国电子健康卡首发以来,已有27个省份开展试点建设,其中24个省份全省统筹推进,到2018年底将有20个省份实现正式应用。


  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有利于全面落实实名制就医,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支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更好发挥“互联网+ 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作用。

     《意见》鼓励将电子健康卡作为居民获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调阅个人健康档案的统一授权凭证,支撑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利用。至2020年,为贫困人口优先预制、覆盖发放电子健康卡,支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优先服务与健康监测,助力健康扶贫精准开展。


分享到: